当前位置: > 主页 > 历史文化 > 传统文化 >

清朝女子的“高跟鞋”样式及特点介绍

论历史 - Www.88817.Net/2023-09-10/ 分类:传统文化/阅读:
清朝高跟鞋 清朝统治者对女子缠足极其反感,禁止满族妇女缠足。满族妇女也有属于本民族风格的高跟鞋,八旗妇人履底厚三四寸,圆其前,外衣通长掩足,其形制是鞋底中间高出数寸,中微细,也叫高底鞋。 满族高底鞋的跟的形状有两种:一种是鞋跟上敞下敛,呈倒 ...
    清朝“高跟鞋” 清朝统治者对女子缠足极其反感,禁止满族妇女缠足。满族妇女也有属于本民族风格的“高跟鞋”,“八旗妇人履底厚三四寸,圆其前,外衣通长掩足”,其形制是鞋底中间高出数寸,中微细,也叫“高底鞋”。 满族“高底鞋”的跟的形状有两种:一种是鞋跟上敞下敛,呈倒梯形花盆状,称为“花盆底”;另一种是鞋跟上细下宽、前平后圆,其外形和落地的印痕像马蹄印,所以称为“马蹄底”。
    满族“高底鞋”的木底高跟一般高度为5-10厘米,最高可达25厘米。这样的高度,恐怕令现在的“高跟迷”们也惊讶艳羡吧!
    清代爱美的满族妇女除了在“高底鞋”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,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,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,长可及地,分外别致。
    穿这样的“高底鞋”的女性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满族贵族中青年女子,由于鞋子底部厚而且面积小,以及用力的关系,穿鞋的人走路必须慢且稳当,反而显出女性的婀娜多姿、端庄秀美,相当有范儿。这在清中期的宫廷里相当流行,并且逐渐传至民间。
    关于满族女性为什么穿“高底鞋”有不同说法。一种说法是,满族自古就有“削木为履”的习俗,古代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、蘑菇、打柴禾等,为了防止虫蛇叮咬,就在鞋底绑缚木块,制作得日益精美,发展成了后来的“高底鞋”。
    另外一种传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,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,便学着白鹤的样子,在鞋底绑上了高高的树杈顺利渡过泥塘,取得了胜利,达到报仇雪恨的目的。为了“忆苦思甜”,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,后代满族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“高跟鞋”。这个故事把女性爱美的情思赋予了英雄史诗的壮美,很有趣。
    作家亦舒说过:“女人的堕落是从高跟鞋开始的。”爱美嘛,难道有罪?其实,任何时代的女性穿“高底鞋”、高跟鞋等等,无论说法再多,肯定与追求美、拽人眼球有绝大关系。
    为了美,古今中外的女子,受罪吃苦,却趋之若鹜,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
TAG:
阅读:
下一篇:没有了 上一篇:清朝亲蚕礼介绍
广告 330*360

推荐历史

Recommend article

热门历史

HOT NEWS
  • 周榜
  • 月榜
论历史
微信二维码扫一扫
关注微信公众号
论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:7384656 邮箱:Administrator@80091.net | 工信部备案号:湘ICP备2022006757号-9 |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
二维码
意见反馈 二维码